非遗草编扶贫工坊:留守妇女巧手编织希望,月入3000元助力乡村振兴

东营新闻网 阅读:1 2025-05-15 03:13:28 评论:0

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,有一群特殊的群体——留守妇女。她们在丈夫外出打工的同时,承担起家庭的重担,默默无闻地守护着家园。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,非遗草编扶贫工坊应运而生,为留守妇女们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途径。

非遗草编,作为我国传统民间工艺,历史悠久,技艺精湛。在扶贫工坊的带动下,留守妇女们将这门古老的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,编织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。这些工艺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,更蕴含着妇女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在位于某县的非遗草编扶贫工坊,记者见到了一群忙碌的妇女们。她们正用灵巧的双手,将一束束青草编织成各种形态各异的工艺品。这些工艺品包括草编篮子、草编花瓶、草编枕头等,品种繁多,样式新颖。

“以前在家里,每天就是照顾孩子、做家务,生活过得挺苦的。”一位名叫李梅的留守妇女说,“自从加入了这个扶贫工坊,我不仅学到了一门手艺,还能在家门口赚钱,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了。”

李梅所说的扶贫工坊,正是当地 *** 为了帮助留守妇女脱贫致富而成立的。工坊聘请了经验丰富的草编师傅,对妇女们进行免费培训,让她们掌握这门传统技艺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,妇女们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各种草编工艺品的 *** 。

据了解,这些妇女们每个月的工资大约在3000元左右,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,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。更重要的是,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,实现了自我价值,为家庭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。

非遗草编扶贫工坊的成立,不仅让留守妇女们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,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。许多村民纷纷加入工坊,学习草编技艺,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

“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扶贫工坊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非遗草编技艺,让这门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的活力。”当地 *** 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在非遗草编扶贫工坊的带动下,留守妇女们不仅学会了手艺,还学会了团结协作、共同致富。她们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出希望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未来,随着非遗草编扶贫工坊的不断发展,相信会有更多留守妇女受益,她们将用自己的巧手,编织出更加美好的生活。而这一切,都离不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关爱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非遗草编扶贫工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发挥出更大的作用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东营新闻网集新闻、政务、民生、文化于一体,以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提供全方位资讯,打造东营市民“指尖上的城市指南